金色风帆诵读《草木之人》|| 作者:采薇

采薇
2018-12-04
来源:朗诵联盟

640.webp.jpg


草 木 之 人

诵读:金色风帆 作者:采薇




  我们都是草木之人,春萌,夏绿,秋枯,冬藏,像植物一样有着春秋四季。活着,生机盎然,死去化作一抔草灰,滋养新的一代。

  我仅用一支瘦笔,以写实的笔法,记录我亲人的故事,但愿后人能从里面汲取到生长的养分。请原谅我,把他们都比作植物。草木润性,尘沸乱心,多闻草木少识人。


640.webp (1).jpg


【一】


  爷爷,一个勤劳本分的庄稼人。

  解放前,在富人家里喂牛。听奶奶说,爷爷对牛比对家人还好。一次,“跑老汤”(汤恩伯的部队大溃败),爷爷扔下奶奶和姑姑,自个儿牵着牛躲了起来。

  爷爷喂了一辈子牛,对牛的感情可谓深厚。解放后,爷爷继续喂牛,天天与牛打交道,夜里定点让牛吃饭。农忙季节,爷爷对牛更是关怀备至。遇到有人过度使唤牛,爷爷常常会气得大声骂人,然后牵着牛拂袖而去。

  爷爷是老菜园把式,他种的菜雾腾腾的绿,叶片肥厚,汁液丰富,长势喜人。他种的西瓜,皮薄肉厚,沙瓤,咬一口,满嘴流蜜。

  夏天,爷爷白天在地里侍弄瓜果,夜晚还要睡在地里看瓜。夏夜,深邃的夜空闪烁着星星,爷爷晚上睡不着就看星星,夜露下来了,打湿了菜园里植物的叶片,积聚的露珠从叶上滴落下来,在静夜里特别的响。半夜里,爷爷常常能听到好几里外有人从井里打水的声音,“扑通”“扑通”地响,在他听来那是再美妙不过的音乐。

  打记事起,大热天,我就看到爷爷经常赤膊干活。在玉米地里拔草,天越热,他干得越起劲。问他,他说,不热。爸爸怕玉米叶刮伤他,就给他买了白色汗衫,爷爷穿了一次就扯掉了,说,还不如光着背好受,出了汗都粘到身上。后来就随他了。

  爷爷活的像植物一样,绿油油的,饱满滋润,兀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,一辈子,踏踏实实,做好一件事,做到极致。

  爷爷因患肺痨去世了,那年他73岁。为他勤劳的一生,画上了永远的休止符。

  爷爷死后,就葬在他夜里能听到水声的地里。坟头长满了青草,也许爷爷一生拔的草都在这里集合了,即使他死了,也要聆听他的调遣。

  春草年年绿,故人已西去。


640.webp (2).jpg


【二】


  比起爷爷,奶奶幸运多了。她出生于1919年,活了近一个世纪,她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。

  她是童养媳,很小的时候,便被太姥姥送到了我爷爷家。曾祖母不喜欢她,嫌她是家里的拖累,多了张嘴,日子就更艰难几分。嫂子是个百能百巧的机灵人,嫌她笨手笨脚碍事,处处给她小鞋穿。爷爷也不喜欢她,经常不理她。兄弟们对她也不好。

  贫穷,饥饿,屈辱常常考验着她的意志和神经。在这样冷酷的环境里,能活下来实属不易。但奶奶却奇迹般地活下来了,她熬走了大部分人,93岁上寿终正寝。这得多大的修行才能守得住岁月啊!

  有时,我觉得奶奶像“春风吹又生”的野草,坚韧,顽强,有着强大的生命力。但是,后来我认为仅仅用野草来形容奶奶是不够的,因为她还具有侠义精神。

  为了生存,奶奶和爷爷被雇佣到几十里外的富人家种地。那时候叫种八五地,我也不懂什么叫八五地,也许就是收成按比例分成吧。

  解放战争开始的时候,国民党积聚力量,准备与共产党决一死战。一支抓壮丁的队伍恰好驻扎在这里,正是奶奶所在的那家。院子里住满了士兵,大多东倒西歪,一副溃不成军的样子。

  有一天,奶奶种地回来,发现院子里廊柱上,五花大绑捆着一个人,血迹斑斑,看来挨了不少打。一打听,原来是试图逃跑被抓回来了。奶奶看他可怜,趁着中午别人都去吃饭的功夫,给他端了一碗水,让他喝。那人“咕咚咕咚”一气喝了半碗,喘了口气说:“大嫂,救救我吧,家里妻儿老小都指望着我养活,我不能去当兵啊,不能跟着他们去害人。”

  奶奶那时也不知哪里来的勇气,她二话没说跑厨房拿了把菜刀,就把绳子给割断。然后把那人引到墙根处,示意他翻墙出去。无奈墙头太高,翻了两次都没成功,眼看吃饭的人快要回来了,若是被逮到,恐怕奶奶也在劫难逃。这时候已经容不得半点迟疑了,奶奶一咬牙一跺脚说,来,你踏着我的肩膀爬上去。那人眼泪汪汪说,大嫂,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你的大恩大德啊!奶奶说,甭废话了,时间不等人。我觉得当时的奶奶,一定像一位侠骨丹心的女侠。像秋瑾,或者江竹筠,那人流着泪踏着奶奶的肩膀,爬过墙头,翻了出去。

  奶奶忽然想起捆绑的绳子还在院子里,要是被发现了,她还是脱不了干系。她急急忙忙赶回去捡绳子,亏得太姥姥没有给她裹脚,奶奶才得以跑这么快。她拿起绳子,跑到厨房,把绳子丢进了炉火正旺的炉灶里,绳子顷刻间便付之一炬。这时候,奶奶才长出了一口气。

  吊在嗓子眼的心刚刚放下,

  院子里就嘈杂起来。

  部队老总发现捆着的人不见了,就派人四下寻找。土匪一样的士兵,拿着刺刀东戳西翻,柴草堆里都刺了好几遍,最后翻遍了院子所有的角落,没找到人,才作罢。

  后来,奶奶说,当时救人时不知道害怕,过后想想自己都吓了一身冷汗呢。

  从某种意义上说,奶奶更像一株忍冬藤。忍冬,适应性强,对生存环境要求不高,但却能救人于危难之中。

  忍冬,名字寓意多好啊,忍过寒冷漫长的冬天,奶奶终于迎来了人生的春天。开枝散叶,儿孙满堂。奶奶宽容大度,厚道,爱人,赢得了家人的爱戴和邻居的尊敬。

  曾祖母去世时,四爷——爷爷最小的弟弟,才几岁。临终前她把奶奶唤到床前,说:“她二嫂,你兄弟就托付给你了。”奶奶点了点头说:“放心吧!”为了这个承诺,奶奶付出了好多。四爷娶亲,生子,都是奶奶给张罗的。为了给四爷家抱孩子,她果断地让姑姑退学。邻居都说,就是一个亲娘也只能做到这样啊!

  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风雨,走过了兵荒马乱的年月,奶奶像一株顽强的植物,栉风沐雨,生机勃勃。93岁上,无疾而终,临走的时候,神态平静,安详,从容。


640.webp (3).jpg


【三】


  听妈妈说,姥爷年轻时登台唱过戏。据说,是唱红脸的。

  小时候,姥爷经常教我唱戏词,也许,这是我人生启蒙的第一课吧。姥爷有许多线装的手抄本子,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戏词,微微泛黄的纸页,似乎蕴藏着岁月的玄机。还有“三言二拍”这样的书籍,那时候想,也许是姥爷编戏曲用的吧。

  姥爷喜欢听说书,农闲时分,经常见走街串巷的说书人。那时候,没有电视,人们的娱乐形式仅限于此。月亮升起来了,说书人也摆好了桌子,一桌,一椅,一副简板,只等人到的差不多了,就开演。

  姥爷是每场必到的,为了听书,他还专门自制了一把躺椅,不得不佩服我的姥爷,他可真是个能工巧匠啊。别人都挤到跟前看说书,姥爷却远远的听书,只见他,静躺,闭目,听到关键时候,手还轻轻地敲打着竹椅,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,仿佛那是人生最美的享受。

  遇到说书人停下来休息,姥爷就走上前递上一杯茶水。稍事休息,又开始了下回分解。

  姥爷有一个笔记本,上面写满了名言警句。我记得最清的一句是:花无百日红,人无再少年。是啊,姥爷,这个当年在戏台上傲视群雄的人,后来老了,患癌症去世,死时66岁。姥爷的人生,从此再无下回分解。

  后来,妈妈说,姥爷有知识有文化,年轻时有人请他去当官,他拒绝了。他甘愿做一个平头百姓,享受一个普通人自由随意的快乐。

  我认为姥爷应该是一株菊花,是陶潜东篱里的一枝,傲霜吐蕊,俯仰于天地之间,悠然于南山脚下。


640.webp (4).jpg


【四】


  姥姥生长在一个古老的小镇,沙颍河从镇北流过。小镇在沙河的臂弯里,诗意的栖居着,绿水长流,岁月生香。

  姥姥年轻时,是个美人,肤白貌美,身姿绰约,一双三寸金莲,走起路来风摆杨柳。

  她家卖早点,太姥姥做的豆沫,那是一绝。据说用小米磨成粉,掺入炒香的芝麻粒儿和碎花生米,再加入豆皮和粉条,熬成一锅糊糊样的粥。后来,太姥姥把手艺传给了我姥姥,我小时候才得以经常喝香香的豆沫。

  姥姥家住在小镇的西街,大城门下,是比较繁华的地段。大城门外经常有戏班子唱戏。姥姥是个戏迷,每天用手推磨磨完小米粉,就跑去看戏。她经常边推磨边唱戏,如果有时光机的话,姥姥的歌声一定是岁月里最美妙的音乐。

  后来,姥姥就嫁给了我姥爷。姥爷家离小镇半里多地。我小时候经常在姥姥家住,每到晚上姥姥就拉着我去看戏。那时候,夜非常黑,星星在头上闪烁,好像穿过了漫长的黑色隧道,我们终于来到了灯火阑珊的戏台前。

  戏台上,时而是醉酒的白奶奶,时而是水漫金山的白娘子,有时又是怒铡陈世美的包公,抑或是酒肉穿肠过的济公。黑脸,白脸,红脸,公子,小姐,丫头,你方唱罢我登场,紧锣密鼓三弦缓,看得人眼花缭乱。然后,演员的脸渐渐模糊,我的眼皮沉得撑不住了,就倒在姥姥怀里睡着了。

  煞戏了,姥姥就拖着昏昏沉沉的我回家,一路上我跌跌撞撞,磕磕绊绊,不知栽了多少跟头才回到姥姥家。姥姥可是吃了不少苦了,往往累得满身大汗。

  再有戏,我俩还是照例要去看,然后,又是姥姥半拖半拽把我拉回家,累得气喘吁吁。

  姥姥的语言非常丰富,常常妙语连珠,精彩的段子一个接一个。我小时候就爱听姥姥说话,有时候笑得眼泪都掉出来了。

  一次,姥姥跟妗子磨了两句嘴,大早起就跑我家来了。妈妈看她脸色不对,赶紧给她洗了几个桃子让她吃,她接过桃子,然后又放下,突然拍案而起说,我就是十恶不赦,恶贯满盈。然后显出怒气冲冲的样子。我被她这俩词语给逗乐了,差点没把住笑。

  不知道的人,还以为姥姥一定很有文化,但是她一天学校都没去过,大字不识一个。如果有文化的话,我姥姥一定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。她的语言非常有魅力,真可谓妙趣横生。

  比如“穷在大街无人问,富在深山有远亲”,“酒肉朋友,米面夫妻”,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等等,我都是打小从姥姥嘴里学到的。姥姥说话,三句话不离比喻,五句话必有谚语。

  她是旧时代过来的人,那时候称教书的都叫“先生”。我大学毕业后,当了老师,姥姥叫我“先生”,我常常被她喊得哭笑不得。一次,她去学校找我,人家问她找谁,她骄傲地对别人说:“我找张先生。”引得同事们哄堂大笑。也许姥姥认为,先生是对老师最尊敬的称呼。她是为我感到自豪啊!

  姥姥是个非常善良的人,有一年冬天,大雪纷飞,村里来了一个乞讨的老人,因为下雪就住在地头的机井小屋里。姥姥每天做好饭,先盛一碗给讨饭老人送去。大雪下了整整十天,若不是姥姥,那个老人恐怕早就冻死饿死了。

  不知道为什么,一说起姥姥,我怎么有写不完的话。仿佛我不停下来,姥姥就会一直在,她的笑声,她唱戏时专注的神情,都在我的眼前。我不敢停,一停我怕我就会泪流满面。

  我的姥姥活得像一株牡丹,又大又艳,尽情怒放,恣意生长,用爱谱写着生命的赞歌。

  沙颍河的水,日夜不停地静静流淌,冲走了古镇昔日的繁华,一起冲走的还有姥姥的歌声,飘逸,渺远,仿若泛黄的旧相册里,飘落的一枚透明的叶片。


640.webp (5).jpg


【结语】


  人生一世,草木一秋。其实,草木才是世界的主宰,而人只能算是匆匆过客。

  来生做一棵草木吧,在旷野自由呼吸,汲取日精月华,无名利绊心,无喧嚣盈耳,怀一颗初心,看朝阳东升西落。


640.webp (7)_副本.jpg


  张春亚:笔名采薇,曾用笔名白云,河南周口人,教师,朗诵爱好者,中国互联网朗诵联盟会员。闲暇之余喜欢写作,朗诵,喝茶,喜欢在文字中穿行的感觉,希望用声音和文字给生活带来诗意的芬芳。作品《又是月明星稀时》《荷花玉兰》《简单》《迷人的秋色》《父亲节我又想起父亲》等,其中《又是月明星稀时》被中国当代作家陈列馆收藏,作品散见于网络平台。


  金色风帆:河北唐山人,酷爱朗诵,喜爱用声音表达文章的音韵之美、意韵之深;曾多次参加社会以及网络朗诵大赛,并取得佳绩,现任迁安市朗诵协会理事,并任多个微信平台主播。


2000164 赞 赏

阅读4341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